行政院農業委員會大力推廣友善環境農業耕作政策,該會所屬臺中區農業改良場於12月20日下午2時30分,於場區試驗田召開「羽毛分解菌應用於友善農耕蔬菜作物之生產」田間觀摩會,由該場林學詩場長主持,計有70位農友參加,試驗成果獲參與農友高度肯定。
臺中農改場曾宥綋助理研究員指出,該場新近篩選出羽毛分解菌,具有短時間分解禽類羽毛的特點,可生產液態肥料或羽毛有機質堆肥。液態肥料富含胺基酸,可促進作物根系發展並快速補充養分;而羽毛有機質堆肥則具有長期肥效,可作為青花菜及萵苣等蔬菜作物之基肥,且栽培期間全期不需額外追加肥料,極具生產效益,將可應用於蔬菜省工栽培並落實友善環境耕作的目標。
臺中場研究人員曾宥綋先生表示,友善環境農業耕作體系中,應重點考量農業副產物的循環再利用及涵養土壤的栽培模式,該場應用羽毛分解菌以生產液態肥料及羽毛有機質堆肥,皆可成為友善農業耕作體系的重要關鍵資材;此外,透過羽毛分解菌製成的有機質堆肥,具有持續緩慢地釋出肥力之特性,可扭轉農友長久以來因堆肥養分偏低而降低使用意願的觀念,將顯著增加土壤有機質含量,進而提升土壤品質。目前該場已將羽毛分解菌株TC4-1C技術移轉給民間業者,未來將有相關的高品質的肥料產品上市,為提升農業環境品質共盡心力。
農改場以青花菜、半結球萵苣實驗種植,不僅長得比使用一般肥料要大,且發現,使用液態羽毛肥料與固態羽毛分解肥料效果一樣好。
曾宥紘說,等經3年多研究,該分解菌種「產脲節桿菌株TC4-1C」一周就能將羽毛分解成液態肥,可快速讓農作物吸收,固態肥料刻意未完全分解,依稀還能見到稀疏羽毛,就是要讓養分慢慢釋放,使用固態肥農作物3、4個月才需要施一次肥,省去3、4次施肥的時間與成本。
https://tw.appledaily.com/new/realtime/20171220/1262834/